
就突發事件而言,在時效性上,微博強于微信,在有效性上,微信優于微博。微博通常以“熱搜”的方式將時下最熱門的議題搬到用戶的面前。疫情剛爆出后,微博熱搜榜關于疫情的信息成倍增加,從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始,再到通報各省市的新增確診病例、方艙醫院建設等相關情況,全方位展現了防疫的嚴峻形勢,用戶可在短時間內平行了解多條熱點訊息?!度嗣袢請蟆返扔绊懥Υ蟮墓俜轿⒉┵~號持續跟進,引導輿論,以文字、圖片和短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傳遞信息。從信源發布者來看,除大微用戶外還有“公民記者”以及一些領域的專家們,再通過大量普通用戶評論轉發等途徑推進了輿情傳播,傳遞出一些重要訊息:面對疫情應有效防疫,萬民同心,堅決打贏這場防控阻擊戰。微博以它特有的傳播形態和用戶構成無可置疑的成為了時效性排行榜上的第一平臺。
為什么在有效性上,微信較優于微博?微信因其人際傳播,比以大眾傳播為主的微博更多了一層“把關”。在UGC模式下,微博用戶生產了大量內容,但用戶本身也受到了隨之帶來的信息難以辨別和“信息爆炸”的困擾,成了互聯網的“網中人”。疫情發生后,微博新增了一項通知,即“微博辟謠重要信息匯總”,如“鐘南山院士預測各地解除限制時間”、“拔頭兩側的白發可以防治新冠肺炎”、“湖北產地的水果不能吃”等,針對這些信息進行辟謠。所以在辟謠信息出來以前,謠言的存在還是給用戶帶來了迷惑。而微信的人際傳播雙向性強,反饋及時,可補充或者修改傳播內容,而不是一味的信息錄入造成“信息迷路”。微信群聊更是個人的信息來源和社會安全感的提供者,“新冠肺炎”事件導致中國幾乎所有地區采取隔離措施以阻斷病毒的進一步傳播,這時大部分暫時失去外出活動的人幾乎都在各自的群體中繼續生活。學校、單位和住宅小區的群聊會及時通報疫情信息,確保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在這場重大突發事件中不受到傷害,群體中的每一個人也都能逐漸意識到病毒的嚴重危害,正確參與輿情的傳播,積極投身到防控疫情的戰斗中。微信中的大眾傳播主要以圖文、短視頻、公眾號文章為載體,尤其是微信公眾號,從2020年1月31日全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萬人,再到4月5日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20萬例,之間不斷有公眾號及時整理更新最新疫情情況,有疫情分布地圖、科普知識、各地防控效率等。和微博相比,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往往經過了作者的精心編撰整理,通常篇幅較長,給了用戶更多思考和求證的空間,增加了可信性,讓輿情的傳播有了“可靠依據”。用戶還可將推文一鍵收藏到微信中便于日后再次閱讀。因此,微信平臺實際在“新冠肺炎”輿情的傳播上連接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和大眾傳播,將圖文、優質公眾號推文,自拍短視頻或轉發短視頻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展現這次事件。
在持續的輿情浸染下,無數人逐漸認識到了“新冠肺炎”是場重大危機,輿情在一定程度上敦促著各方提高警惕關注疫情,國家也可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監測輿情”來采取一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新冠肺炎”,
每個人都身處疫情和輿情的旋渦中,
每個人也都是這場戰疫中的戰士,
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最后,愿我們早日摘掉口罩。